古玩鉴定<第六讲>(唐英烧成瓷器)
古玩鉴定<第六讲>(唐英烧成瓷器)
凤耳三狮绿底满彩转身瓶,金口、金底、金款、乾隆御制。
清代督陶官唐英原任工部侍郎,于雍正五年调往景德镇御窑厂,他同艺人们同吃、同住、同工作,几年内就学会了全套烧瓷技术。到了乾隆朝,皇上要求提高技术、增加品种,加大了官瓷烧造任务,这就给唐英造就了发挥才能的机会。从唐英上报的材料看,烧造成的传统品种和创新品种达57种之多,每种又分花样、釉色、大、小等数十种。这样算来,可达数百、千数之多,且质量件件精良。景德镇陶瓷界为纪念其功绩,将其尊为窑神,直到现在仍在顶礼膜拜。
唐英所能创烧的品种中,有一个艺术品味极高的品种,它就是转颈瓶、转心瓶、转身瓶。他们各有什么功能呢?
1. 转颈瓶:顾名思义,颈部可转,它的颈部和身部是分开烧的,烧好后配合在一起,特点是颈部的花纹在转动时要求同下部身上的花纹相配合,不同的角度呈现不同的花纹;
2. 转心瓶则要求在转颈上加一个内胆,可以随颈转动,瓶身则四面开光并镂空,可以通过这个空格看到内胆上的花纹,它也是分开烧成后配合的;
3. 转身瓶:制作复杂些,它是瓶口、瓶心、瓶底烧在一起的,瓶身是先烧成后套进去再烧的瓶心,所以烧成后瓶身就取不下来了,只能围着心转,有二次重烧的过程,增加了难度,成品率低,也加重了成本。当年烧制数量就少,这就是为什么转颈瓶、转心瓶留传多,而转身瓶留传少的原因。
当时流行色底满花的风格,这件绿底、凤耳、牡丹花的装饰手法是较常见传统手法,但三只舞狮都是采用珐琅彩的西洋画法,这种西洋画法只有在宫廷内才会有。因此,这只转身瓶是在景德镇烧好瓷胎运到宫中,由宫廷画师出稿,造办处画于瓷胎上烧成的宫内用瓷,断代应为乾隆早期。